5月22日,全球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公司(ArcelorMittal)和印度钢铁管理局(SAIL)签订了在印度组建汽车用钢生产厂的谅解备忘录,双方成立的合资公司将在印度建设一座冷轧钢厂和其他下游精加工厂,预计合资公司汽车板年产能将达到150万吨。
而就在两年前的2013年7月份,安米宣布退出其在印度奥里萨邦建设联合钢厂的项目,其曾表示,该项目在征地和铁矿石供应不确定性等方面的问题是导致该公司放弃这一总产能为1200万吨钢厂的主要原因。
时隔2年,安赛乐米塔尔钢铁公司又重新回到印度建厂。这次真的靠谱吗?
印度启动庞大的增产计划
6月1日,印度联邦钢铁和矿业部托马尔表示,印度计划于未来10年投资约2.94万亿卢比(合461.3亿美元)以提振该国钢铁产能。印度计划在2025年以前将该国的钢铁产量从目前的8800万吨提升至3亿吨。
与此同时,有机构认为,预计到202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4大汽车制造国,汽车产量将从目前近350万辆增至700万辆以上。印度巨大的汽车需求,加之政府支持“印度制造”,印度有望成为未来全球汽车制造和出口中心。无疑,对印度未来汽车用钢市场甚至整个钢铁市场的极大兴趣是安赛乐米塔尔回归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印度时报》消息,印度总理莫迪之前召开五万钢铁工人“誓师”大会,称印度钢产量已超过美国,并决心超过中国,甚至提出“要用印度钢铁制造航母”。
事实上,莫迪雄心勃勃的钢铁扩产计划并非毫无依据。根据国际钢协的统计数据,印度的钢铁产量在今年前4个月增长了6.7%至2997万吨,并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钢铁生产国。而原本排在第三位的美国,1月~4月份钢产量同比下降了8.5%至2630万吨。排在第二位的日本,1月~4月份钢产量同比下降了3.7%至3500万吨。根据国际钢协的最新预测,印度钢铁产量的增长率在2015年将达到6.7%。如果按目前的增长态势持续发展,印度成为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国指日可待。
据悉,印度政府近期已批准了一项计划,使三家国有公司———印度钢铁管理局(SteelAuthorityofIndia)、维萨卡帕特南钢铁(RashtriyaIspatNigam)和印度国家矿业开发公司(NMDC)与贾坎德邦、恰蒂斯加尔邦、奥里萨邦和卡纳塔克邦的地方政府合作,在未来几年新建4家钢铁厂,每家钢铁厂的年产能达到600万吨,对上述4家新钢铁厂的总投资约为1.44万亿卢比(约合226亿美元)。
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钢铁管理局计划增加2700万吨产能,其中包括2140万吨扩建产能和560万吨新建产能;塔塔钢铁公司也将增加可观的新建产能;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将增加1200万吨扩建产能;京德勒西南伊斯帕特公司(JSWIspat)和埃萨钢铁公司也将分别增加450万吨和1000万吨扩建产能;维萨卡帕特南钢铁公司(RashtriyaIspatNigam)计划增加700万吨新建产能;印度国家矿业开发公司在恰蒂斯加尔邦的纳格纳(Nagarnar)新建钢铁厂将增加300万吨产能;MonnetIspat钢铁公司、Visa钢铁公司和Electro钢铁公司也将分别增加350万吨、375万吨和250万吨新建产能。
城镇化建设已经“起飞”
在当前全球钢铁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印度却宣布了其雄心勃勃的钢铁投资扩产计划,在这背后,是莫迪新政府同样雄心勃勃的“城镇化”计划。
数据显示,目前印度的城市化水平只有32%,相比之下,中国为52%,美国为82%。路透社的报道指出,到2050年,印度城镇人口将翻倍,超过8亿人,这样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此前仅在中国出现过。去年5月份大选之前,莫迪誓言到2022年要建设100座所谓的“智能”城市,这样的基础设施项目需要花费1万亿美元。
这样的计划并非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已经开始“起飞”。今年2月28日,印度财长杰特利(ArunJaitley)公布了莫迪上任以来的首份财政预算案,宣布将斥资113亿美元投资基建项目,包括兴建公路、改善铁路系统、港口及卫生设备,同时,宽减利得税,吸引国内外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这份预算案无疑拉开了印度“大炼钢铁”的大幕。随着印度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未来5年印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将较前5年增长43%,约4720亿美元。
2013年,印度人均钢材消费为57.8千克,而日本为516.8千克,中国为545千克,美国为300.8千克,印度的人均钢材消费量仅为中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印度的低钢材消费量部分地反映了其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去年,印度钢铁消费增长了2.2%,达到7520万吨。国际钢协预计,印度今年的钢铁需求将增长6.2%,明年将增长7.3%。截至3月底,印度钢铁进口大幅增长71%至930万吨。这也反映了印度国内的钢产量尚不能满足城镇化建设起飞的需求。
印度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无疑需要巨量的钢材。从钢材来源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印度本国钢铁企业扩大产能;二是大量从国外进口钢材;三是推出政策支持外资或国外钢铁企业进入印度投资建厂。未来的十年,或是钢材进口和在印度投资建厂的窗口机遇期。
“中国增长放缓,给予了印度机会。印度将效仿中国过去几十年的进步,成为全球钢铁产业的重要角色。”克里希尔研究所(CRISILResearch)的分析师ManojMohta表示。
新政府决意改善投资环境
自去年5月份执政以来,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政府通过调整一些重大政策来吸引长期资本投资。具体而言,莫迪推出或尝试了一系列改革,即放宽国外资本直接投资限制、进行税收改革、重新修订劳工和土地征收方面的法规、大力发展制造业及发展铁路和智慧型城市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政府还修改了印度几十年未变的矿业法,决定将所有重要矿山进行拍卖。在本月,印度就已经开始200座矿山的电子拍卖工作。
事实上,由于印度政府过去的各种限制,使得国外企业对在印度投资一直表现得十分无奈,就连印度本国的钢铁工业扩产也十分艰难,即便是已建成的产能也经常因受到干扰而无法满负荷运行。这些干扰往往来自印度的行政和司法体系。《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由于土地私有制和严重的官僚主义等问题,印度商业环境一直相当糟糕。在这种商业环境下,印度许多大型钢铁项目长期受阻,甚至被彻底搅黄。
例如,2010年以来,印度最高法院以“打击非法采矿”和“反腐败”的名义,大面积颁布实施铁矿石开采和出口禁令,很快便导致印度铁矿石生产和出口连续大幅度下滑,全印度几乎所有钢铁企业都遭到意料之外的重大打击,生产因原料供应不足而难以保持稳定。2013年7月份,安米和浦项先后宣布退出印度建厂项目,给出的原因均为征地和原料供应问题。同一年,俄罗斯钢企谢韦尔也退出了与印度国有矿商印度国家矿业开发公司合资建立钢厂的项目,谢韦尔称,印度艰难的商业环境是其退出该项目的原因。
而这一情况,穆迪政府希望加以改变。安赛乐米塔尔公司和印度钢铁管理局签订的谅解备忘录,或许正是印度政府对国外投资者释放的一个积极信号。
“我们会尽一切可能吸引全球的投资者”,托马尔说,“我保证国外企业会发现在印度建厂将会变得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