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经济下行、环境污染和资源限制等多重压力条件下,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尖锐,供大于求形势难以改善,行业全面进入低盈利时代。面对困境,钢铁行业一边坚定淘汰落后产能,一边积极开拓多元产业,在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努力挖掘新的盈利点,寻找摆脱困境的新动力。
在探索中,不少钢企已经率先尝到了多元化发展的甜头。10月22日,《经济日报》记者从2016(第三届)钢铁行业多元产业发展大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多元产业投入资金总额达630多亿元,各大钢企的多元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成绩喜人。以2015年为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钢铁主业亏损1127亿元,但多元产业却实现利润481亿元,在钢铁业产能过剩主业亏损的背景下,多元产业俨然成为钢铁企业创造价值的支柱产业。其中,宝钢多元产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首钢多元产业收入达1200亿元,实现利润近50亿元;河钢集团多元产业对集团销售收入占比近40%,就业贡献率超50%。同时,鞍钢、太钢、马钢、本钢等大中型钢企“十二五”期间多元产业也均有较大发展,全行业多元产业收入和利润水平逐年提高。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介绍,钢铁行业的多元化产业发展大致分为相关多元产业和非相关多元产业两部分,前者包括与钢铁主业相关的上下游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和新技术,后者涉及与主业无关的城市服务、金融、新能源、现代物流等。“由于钢铁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因此围绕钢铁生产的相关产业发展多元产业,丰富了钢企的产业选择。钢企围绕主业,实现适度多元化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李新创表示,多元产业是行业微利状况下,钢企谋转型、求生存的重要措施,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看,非钢产业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常态下,钢铁行业发展多元产业是大势所趋。
目前,在多元产业中投入较大的项目聚集在高新技术、钢结构、废气资源和二次能源利用以及房地产、金融行业等领域,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比如,沙钢集团在其能源板块已达到年产冶金原辅料近4000万吨,形成钢铁渣、含铁尘泥等固废资源加工能力1000万吨的规模;河钢集团在资源综合利用板块的工业气体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已实现高纯气体、稀有气体以及特种气体的开发利用,产品价值和利润率大大提高;昆钢的新材料产业则瞄准了制造业发展用高端材料,致力于不锈钢复合材料、3D打印铁基系列粉末、石头纸等系列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虽然钢企多元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我们也必须认清困难和问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多种经营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许家彦表示,如今的多元产业发展并不平衡,大部分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对多元产业的投入以及投资方向、新上项目缺乏深入研究,更有钢企对发展多元产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因而在“十三五”期间,钢企的多元产业发展要总结以往经验,结合每个企业的实际,确定出一条同钢铁主业转型发展相契合,又符合多元产业发展规律的工作思路。
许家彦建议,“十三五”期间,钢企要进一步开发利用自有的能源资源,使主业与多元产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实现互惠互利,将有限的资源重点向有发展优势的相关产业倾斜。